Page 4 - 東方繪畫
P. 4
序|白適銘
跨越的文化想像
——台灣東方繪畫體系的當代展望
十九、二十世紀之後,隨著西方勢力東來造成傳統社會體制的覆滅,作
為東方藝術根柢的水墨、膠彩、漆畫、壁畫、版畫、瓷繪等媒材及其表現
形式,遭逢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。夾雜於「新與舊」、「西方與傳統」、「激
進與保守」等矛盾中,曾陷於進退失據的窘境,尋求體制內部變革的呼聲
與檢視,因應而起。從歷史上的巨大爭議來說,不論是民國初年以來對「文
人畫」的質疑或「國畫改革」、日治時期「閩習」風格的沒落、形塑「地
方色彩」,以及戰後藝術族群之間的分與合……,跨越時空及意識型態障
礙,走向平衡與妥協、創造多元價值,已不可避免。
此種衝突,即以各種「現代化」的形式與方法而躍上檯面。然而,在現
代前衛思潮帶領下產生日新月異實驗風貌之同時,如何平衡時代性、地方
性與文化主體性,成為必須被釐清與解決的焦點,並在失焦與不斷對焦的
兩極中,持續摸索跨越及連結彼此的可能。自戰前至戰後,中國到台灣,
東亞到國際,隨著國家、地理、文化等各種形式主權的消長更迭,脫離原點、
界於模糊邊界並不斷流失中的主體認同,標誌著「現代化歷程」嘗試超越
「新與舊」、「西方與傳統」、「激進與保守」等意識形態之爭,並藉以
回歸現代或當代意義重構的一種過程。
如「現代水墨」在媒材、技法及思想上的實驗,或者膠彩畫在與生活、
土地及族群身分記憶上的連結中所見,在近百年來的台灣藝術史發展歷程
中,此二種所謂的東方繪畫形式,各自歷經一段不平凡且困頓的時代轉折,
進入當代之後,孰為輕重的問題,作為文化消長未盡完成的一頁,仍持續
開展著它們的不同屬性。世界化 / 全球化與民族化 / 地方化的兩極糾葛,似
4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