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 - 聖域畫展
P. 17

清代王原祁(1642-1715)的《華山秋色》(1694,圖 11)與李宗仁的《虛
            靜》(2021,圖  12)兩作。王原祁此作,反映出他吸收了元代大師黃公
            望(1269-1354)的筆墨皴法與山石的結組,轉換為自家的面貌。王原祁《華
            山秋色》上半部的雲霧與下半部繁密的山石,形成互為陰陽的虛實對比。
            同樣的虛實與陰陽呈現,也可見於李宗仁以「白色雲霧」與「茂密山林」
            相對的《虛靜》一作中。


            傳統與跨域的融合 /2022 年的圓柏系列


            唐代張彦遠(815-877)在《歷代名畫記》以「師資傳
            授」一詞,指出中國繪畫重視向古代大師學習暨傳承
            的核心價值;他更直言,「若不知師資傳授,則未可
            議乎畫」。此種見解,不僅讓畫家在創作時,可以追
            隨前輩大師的足跡,「或遞相仿效、或自開戶牖」;
            同時也讓觀者在面對畫作時,可以思索作品所具有的
            時代意義。換句話說,當代畫家的創作,除了透過追
            摹古代大師的名作以展開自己的系譜傳承之外;他同
            時也要面對時代課題的挑戰,即與當代藝術不同媒材的社群進行溝通與對
            話。因此,李宗仁的創作,即可從這兩個面向探討其可能蘊藏的時代新意。
            李宗仁曾對中國古代名作的筆墨與畫技進行觀摩研究,同時他也對西方現
            代繪畫進行觀察與比較。因此,透過創作,他希望能將東方傳統美學與西
            方現代風格進行融合。二十世紀初葉,陳師曾在〈文人畫的價值〉一文中,
            即已注意到中國文人畫與西方現代藝術,如立體派、未來派、表現派等,
            皆主張不重物象的形似而強調畫家的主觀感受之特質。 16 二十世紀中葉以
            後,許多學者在解釋傳統繪畫時,也往往受到此種觀點的啟發,而以更大
            的文化視野,分析東西繪畫的精髓。例如,與李宗仁相識的高木森(1942-)
            在討論文人畫的定義時,即源引超自然主義的思維闡釋之,他如是說:
            新自然主義經過有宋一代的不斷推陳出新,由雄偉的神性自然至秀美典麗
            的詩性自然,歷經三百餘年,到了南宋末年(西元十三世紀末),另一次
            抽象藝術的大循環又要開始了。這個抽象的反思運動與商周時代和秦漢時
            代的圖騰式抽象不同,因為這次的抽象的原動力不是原始宗教,也不是出
            於對宇宙巨大力量的恐懼,而是出於人類對自性的追求,也是「心性」力
            量的探索。藝術家意圖超越自然的限制,要使自然從屬於心性。 17
            文中,高木森強調,建構文人畫的內涵正是出於「人類對自性的追求,也
            是心性力量的探索。藝術家意圖超越自然的限制,要使自然從屬於心性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17
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   19   20   21   22